怎样努力才有效果

发布时间:2020年01月06日 阅读:946 次

怎样努力才有效果


我们总是想拼尽全力,以为可以换取不留遗憾的微笑;即使方向不明,挣扎的动作没有考量也要鼓噪跳跃,先来一身大汗,摔几个跟头;用疲劳和痛楚宽慰自己吧,你看我努力了!


意愿,行为,有效行为这三件事有关联却又完全独立,但容易让人误解。健身会所的赚钱方法是可容100人的硬件条件要卖出300张以上的卡,或者更多。因为有30%的人购卡后根本就不来锻炼,这不是单纯的懒惰;客人先是因为健康问题而焦虑,大脑发起健身意愿后掏钱买卡,然后焦虑缓解,再然后就完事了;大脑误解为买卡后健身这个事已经完成了。


那这样花几千元把缓解焦虑当成了解决健康问题,算不算是努力呢!


即使在心理上有苛刻要求,但行为上却可能松垮而无助。因为能量都用去逼迫自己和不断的自责上面了;无心力管控行为,奇葩的现象出现了:意愿上想拼命努力,行为上的付出不到中等水平。


从前有个很厉害的琴师收了两个徒弟,分别是小张和小王,小张志大,每每发出要超越师傅成为新一代大师的宏愿;一想起这些目标自己就很激动,也催发出强烈的意愿,他日常勤恳并要求师傅不断提升所授曲目的难度;只是练琴时所发宏愿时常如猴子般跳入头脑,导致心绪不宁。


小王更多的是按部就班,起居严格守时,习琴读书一丝不苟;慢慢的养成了自己的一套习惯;师傅询问小王习琴的志向所在,小王答:无大志,每日可以操琴练习,每日有微小精进,愿生命最后一日所奏之曲能代表自己的最高水平。


小张和小王各有特色,无法简单评判,小王貌似平常实际上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境界:把所谓的努力化为平常保持持续精进。


现在和小张一样的有志青年很多,所遇困难是:因为消耗了额外的心力,情绪总是激动,会误解成自己真的很努力,一边迟到早退一边刷抖音,也会向朋友哭诉自己怎样拼搏,但得不到上司关注。又喝酒又抽烟,但就是认为自己很关注健康,证据是一提到健康问题在情绪上很紧张啊!


意愿每个人都有,而且不同时间段会变化;关键是管控“有效行为”,例如每个人都希望健康,对应的是长期良好的饮食,作息,运动等有效行为。一旦这些有效行为成了日常习惯,当然就忘了节食和跑步这些所谓的努力。


所以养成好的习惯才是关键中的关键,可以说是道与术的融合,行动主义是道如何有效行动是术。


关于如何养成习惯的概述(观点来自于《掌控习惯》很好的书推荐阅读)


1.      显而易见的提示。


环境的提醒比毅力靠谱,想跑步就要设置闹铃并且把跑鞋放到显眼的位置。想读书就要把书放到很容易拿到的位置,床头,厕所里,背包里都放一本。想戒烟就要避开香烟,把家里的烟和打火机都送人,不要让朋友在你面前吸烟。想戒酒就要避开喝酒的朋友。

反用的例子是越战时,60%的美国大兵有吸食海洛因的经历,有个议员就此在国会上做了个报告,意思是事情很大,这帮嗑药的小伙子退伍回来社会要动乱啊!结果是越战结束后只有5%的退伍兵回国后继续吸毒;因为环境的彻底改变,没有了吸食毒品的提示(越南战场很容易搞到毒品,而且身边的很多人都吸),吸毒的习惯都会改变了!


2.      令人心动的渴求。


把计划要养成的好习惯和让我们很嗨的事情联系起来,经常这样联想就会形成条件反射;例如,健身=追到漂亮姑娘。日常记账=开上一辆很酷的越野车。跑步=内啡肽高潮。

美国有一个胖子软件工程师,煲电视剧到了上瘾的程度(这和美剧确实好看也有关系),搞的没时间运动了!这哥们自己设计了一个软件把电视和运动单车接在了一起;在客厅里一顿猛踩达到一个速度后才会点亮电视开始播放美剧。


3.      简便易行的反应。


循序渐进,初期的难度一定要降低再降低,把执行压力降到零。每天做一个俯卧撑,每天的日记就写一句话,每天读一页书,重复的频率和次数是重点(形成脑回路记忆),单次难度会自行升级,例如你每天坚持做一个俯卧撑,慢慢的会想反正都趴下了做多一个不吃亏吧,结果是做了三个爬起来,诶呦今天超额达标呀!


4.      令人愉快的奖励。


想办法获取视觉的正面反馈,例如做一个空白日历,完成习惯了就打一个勾勾在上面;坚持1个月给自己画一个红心,红心对应的是一个具体奖励,一双新鞋子,一顿大餐,一个短期旅游。不要小看这一个“勾勾”,这叫“视觉证据”直接对应肯定和奖励。

也有习惯跟踪法,习惯契约(奖励的反用,例如你押2000元给自己老婆,一个月内如果吸烟钱就没了),问责伙伴等方法,建议大家读书学习。


最后总结一下这篇小文到底想说啥(写到这里自己都有些晕):正确的努力方向是养成各种好习惯,习惯成了效果就很容易成。比较好的状态是事情都做了,人也比较放松;反过来说人比较放松才可能做好事情。我们太极拳里总说的:用意不用力,大概有这层意思。







Tag: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

发表评论: